(受學校老師之託寫一篇親子玩樂廚房,本篇同步發表於三小的幼稚園月刊)
大小圓出生之後,我從一個不太下廚的小姐(這樣講好像有點失真,其實是會炸廚房的小姐),轉變成親力親為替他們準備食物的媽媽,隨著他們年紀漸長,對媽媽在廚房裡的每一樣事務都充滿好奇心,大約2歲就可以跟媽媽一起玩麵團,到現在快6歲可以獨力挑菜洗菜切菜,跟媽媽一起下廚成為他們餐點最美味的調味品。
帶著孩子玩樂廚房有幾個要點:
1. 不怕髒不怕失控的心理準備:記得大小圓兩歲時第一次做麵疙瘩,小圓很有耐心的捏小塊&拍扁,大圓從頭到尾都在亂捏麵團,捏蝸牛捏車子,到後來的阿niu完全只會搗蛋亂灑麵粉。
2. 準備安全的環境:合適的桌椅,安全的兒童菜刀,適合他們小手操作的工具,隨侍在旁的大人。
3. 選擇合適的工作給孩子:2歲以上的孩子適合大動作的操作,例如攪拌、拍扁,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搓長搓圓、過篩麵粉,4歲以上可以揀菜洗菜、一起做三明治,5歲以上可以訓練切菜包餡這樣較精細的工作了。
以下是麵疙瘩食譜給有興趣的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動手做
● 中筋麵粉 300g
● 水 150~160g
● 鹽巴 1/2小匙
● 沙拉油 1大匙
1. 把全部材料放進鋼盆裡,用筷子攪拌均勻,用手揉捏成一個光滑麵團 (約5~8分鐘)
2. 將麵團用鋼盆倒扣放置醒麵約半小時 (倒扣是為了不讓麵團乾掉)
3. 將麵團分割成小塊給小朋友一人一塊
4. 小朋友隨意捏起一小塊約拇指大小的麵團,放置桌上拍扁,用拇指輕壓過麵片讓麵片捲起像貓耳朵,或者捏起一個大一些的麵團拍扁成約10元硬幣大小,用叉子在麵片上壓出壓痕,看起來很像一個貓爪子
5. 完成的各式造型麵疙瘩們,丟入滾水中,煮到浮起,再放一碗冷開水煮滾就可以撈起來
6. 煮好的麵疙瘩要乾拌或者煮湯麵疙瘩都可以,三小最愛味噌雞肉麵疙瘩 (作法見文末味噌雞肉山藥麵那篇)
做pizza從揉麵團,到準備配料把食材切碎、整型、擺放食材,他們都可以非常完整的達成媽媽的每一項指令,但是小小孩偶爾會失控亂灑麵粉,搞得全身髒兮兮...
中國人冬至吃湯圓,尾牙吃刈包,元宵節吃元宵,清明節醃脆梅,端午節包粽子,這些節慶食物也是我喜歡帶著小朋友一起體驗的日子,除了一起製作之外,也可以順便講解節慶由來。
元宵節滾元宵跟包湯圓,滾元宵讓他們滾得好興奮。
尾牙吃刈包,從零到有的食物讓他們倍感驚奇,也會特別吃得津津有味,尤其包著甜滋滋的花生粉,沒有孩子不愛的。
清明節醃脆梅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工作,幫梅子按摩殺青,殺青後用石臼子把青梅搗破,「搗」這項工作讓他們特別有發洩感。
【延伸閱讀】